您现在的位置是:时尚 >>正文

如何去除痘痘效果好-万正中与《徽州人物志》

时尚938人已围观

简介文/图鲍义来作为文化,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都是人类所创造。徽州文化也是一样,主要为徽州人所创造。可以说,璀璨的徽州文化正是以徽州人物为经、徽州事件为纬织染而成。徽州人物考证之难历史上的徽州,可谓人才 ...

  文/图鲍义来

  作为文化,正物志无论是中徽州人物质还是精神的,都是正物志如何去除痘痘效果好人类所创造。徽州文化也是中徽州人一样,主要为徽州人所创造。正物志可以说,中徽州人璀璨的正物志徽州文化正是以徽州人物为经、徽州事件为纬织染而成。中徽州人

  徽州人物考证之难

  历史上的正物志徽州,可谓人才渊薮,中徽州人尤其明清两代几乎在人类文化的正物志各个领域都登峰造极,涌现了大量、中徽州人卓越的正物志人物,而且还出现了令人惊叹的中徽州人人才群,如医学、正物志刻工等领域就出现了数代传承的家族人才链。为此,人们有理由要求有一部比较翔实的徽州人物辞典,而实际上在学术研究和社会生活中也常因为一些徽州人物的查询,没有这样一部工具书而深感不便。

  当然,在以往的徽州各县以及徽州府志都设有人物卷,或许因为所选原则过窄过严,如何去除痘痘效果好或是受体例和篇幅的限制,抑或是许多人物生平的难以厘清,所见诸志所收经常不能满足查询的需要。于是长期以来便有了一些人对此的尝试和努力,以期能编出一部比较抱负的徽州人物志来,然而谈何容易。

  黄宾虹一辈子直至九十高龄仍不放松对徽州人物的资料收集,所撰《歙故》收集了大量这方面资料,其《黄山画苑略》实开为新安画苑立传之先路;也因此当乡友葛又华有撰《绩溪画家》时,白叟提供了许多资料并撰序言,以为倡导。晚年又常与叶少珊言叨,待其编出《新安画苑》,已离黄宾虹去世四十多年矣。与黄宾虹惺惺相惜之许承尧深知徽州人物之关系事大,其《歙事闲谭》即有大量徽州人物之实录,并于所任《歙县志》总纂时,于这部分下力尤勤,也最具特色。黟县王立中和后来的版画家周芜教授,以及近一二十年来的张国标、徐学林等无不遍搜徽州刻工;还有洪芳度所撰之《新安医家》、李济仁之《新安名医考》以及王乐匋等所从事的新安医家医籍考订,皆是难得的人物志书。

  深受黄宾虹许承尧等前辈影响、秉承了徽州朴学传统之汪世清,所撰之《艺苑疑年丛谈》、《黄山诗苑录》、《歙志人物生卒考》,更就徽州人物的考订下了精深功夫。俞剑华之《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常有见录于《虹庐画谈》和《阿聪笔记》,即为黄宾虹和汪孝文之札记,专记徽人徽事。还有戎毓明任职地方志时所主编之《安徽人物大辞典》、徐卫新之《黄山画人录》,以及汪光泽之《绩溪书法家传略》等等,总之伴随着近代学术滥觞之一百多年来,有志于此者多矣,所得之成绩也大矣。

  上穷碧落下黄泉

  正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些皆为万正中先生编纂《徽州人物志》提供了难得条件,但也为其树立了更高的要求。

  万正中后半生所经历的千辛万苦无不因此而起。

  困难之一,难以求全。徽州人物众多,名人荟萃,领域宽广,要想编成一部比较翔实之徽州人物志,首要者全。先生一稿比一稿丰富,到第四稿已增至5000多人,为此而尽其学术视野,作尽量的补充,不妥者改之,缺漏者补之,“上穷碧落下黄泉”,虽不敢说绝后,然而可谓空前矣。

  困难之二,考释之难。当代人物,尚常有说不清的时候,何况成为了历史,又何况都要尽量说得清楚。如宋代女作家朱淑真,《辞海》、《中国人民大辞典》、《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无不载“浙江海宁人”。就是比较权威的《四库全书》也以为朱淑真为“海宁女子”,对于其《断肠词》前之《纪略》所称“文公侄女”,以为“朱子自为新安人……别无兄弟著籍海宁,疑依附盛名之说。”然而“四库”就没有想到除了浙江有海宁,徽州的休宁也曾称海宁,朱淑真为休宁之海宁,“朱熹侄女”便好理解了。谭正璧所任主编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对此则比“四库”谨慎,在以为朱淑真为“海宁人”时,加有一注:“或云朱熹之侄女,则当为新安人”。万先生以严谨的考证,还朱淑真以徽州之籍贯,可见得之不易。还有本是同名的两位画家程璋,各种出版物混为一人,先生考证出一为嘉道间之休宁人,字达人;一为民初歙县人,字瑶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个人物,他常以几年十几年的心思,“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找遍天下资料,并将考证简附于一些人物名下,以供阅者参考,表现了他严肃的学术态度。

  万正中先生是一位谦虚白叟,面对以30年晚境捧出的《徽州人物志》,在人们报以热烈掌声的同时,他深知这样一部涉及漫长期、巨大空间、拥有5000多位的徽州人物大书,不可能没有错讹和疏漏,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这毕竟为以后的进一步补充和修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等待着后来者的修订,这便是白叟的心愿。

  行笔至此,不能不提到曾由亚东图书馆的一名职员而于解放后出任了全国出版局局长的王子野。在他晚年,柯文辉向他介绍了万先生所编纂这部大书,他虽然与万氏素昧平生,但或许有着徽州文化尤其是徽州出版传统的文化背景,便拉近了距离,他以敏锐的眼光和博大胸怀,以为这是一部徽州文化的扛鼎之作,应予支持,不仅答应为之作序,还题书以赠,勉励有加。柯文辉者,万先生之难友。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该书一写30年,王子野未能等及。但知音难求,这是万先生不能忘怀的一位人物。

  不是徽州人的万先生何以会如此钟情这一学术?

  一是上个世纪,先生被下放到了休宁溪口,留下了徽州大好山水和历史人文的美好印象。后来看守粮库,有着大量时间,他捧读二十四史,发现从宋代后徽州人物频频出现,尤其明清二代,更是满天星斗。正是这一缘故,在他办了离休,在考虑如何安度晚年时,便立下了这一宏愿。30年来,踽踽独行,孜孜不倦,无不因此而起。

  其次先生乃徽州半子,人们都说“半子为半子”。先生戏言:我岂是半子,乃徽州赤子也。赤子者,忠心也,贫困也。先生每月以离休薪金的三分之一用来购买图书资料,加之纸张、打印、灯油等费用,所耗不少。所住地方,不仅漏雨,还漏油。他说油滴在身上,衣服不足惜;滴在书上,却让他心痛不已。陋室者,漏雨又漏油也。妻子身体不好,他常一边做饭一边看书,于是便常听到妻子大喊,“书迷,饭煳了!”“书迷,菜焦了!”这便是他的生活写真。

  先生不善交际,一辈子谦让。我在他的晚年得以相识,也就是因为这部辞典,想尽点绵薄之力。先生知笔者与汪世清有交,曾想代为求序,然而未及说出汪先生却归道山。如今先生也过世多年,在此写出先生晚年的这一抹绚丽晚霞,表达我的怀念和敬意。

Tags:

相关文章


辽ICP备873773834号